驴友野游被困获救被追偿7.4万救援费 驴友走散被困山中

11月15日,江西庐山“9·27”驴友野游事件的后续通报,把“违规探险的代价”这个话题,从头推到了键盘侠眼前——10名获救的驴友,要共同偿还7.4万元的救援费用。截至9人的款项已到账,剩下1人还在执行中。
时刻倒回9月27日,11个通过微信群相约的“驴友”,带着对“小众路线”的好奇,踏进了庐山五老峰景区的未放开区域“四峰涧”。没人想到,这条没修过台阶、没设防护栏的“野路”,会成为一场悲剧的起点:下午4点半,一名驴友在攀爬时踩空,从悬崖坠落身亡。剩下的10人慌了神,一边报警一边蜷缩在岩壁下,直到当地政府集合的120余名救援力量赶到——消防员、民警、景区职业人员带着绳索、照明设备,摸黑翻了3座山才找到他们。
获救后的处理来得很快:活动主题组织者因“未经许可组织群众性活动主题”被行政拘留10天,其余9人各罚200元。可更受关注的,是后续的“救援费追偿”——当地政府算了笔账:救援用了3天2夜,人力、装备、物资加起来花了7.4万,这笔钱得由违规的驴友承担。
消息一出,键盘侠的讨论立刻分成了几派:有人拍着桌子赞成,“公共资源不是不收费的!明明有警示牌不让进,偏要去‘找刺激’,花了纳税人的钱,当然得赔”;也有人软下心肠,“毕竟刚故事了生死,再要掏几万块,是不是太苛刻?”;还有人站在中间冷静解析,“追偿不是为了‘要钱’,是给全部想‘野游’的人敲个警钟——你赌的是自己的命,耗的是别人的力”。
其实这不是国内第一起“救援费追偿”案例,但每一次都能戳中公众的神经。就像庐山景区的职业人员说的:“未放开区域没有信号、没有路,救援人员进去都要系安全绳,驴友们凭啥子觉得‘自己能行’?”这笔7.4万的“账单”,算的是消防车的油钱、救援绳的损耗,更是“制度觉悟”的重量——你跨过的“禁止入内”警示牌,不是摆设,是无数人用教训堆起来的红线。
截至发稿,最后一名驴友的费用还在沟通中,但这件事留下的问号,比结局更值得琢磨:当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变成“不管不顾的冒险”,谁该为后果买单?答案其实早写在每一块警示牌上:“禁止进入”的背后,从来不是“不让你玩”,而是“不想让你出事”。
而那些还在跃跃欲试“挑战未放开区域”的人,或许该好好想想:你要的“刺激”,是不是真的能承担得起代价?
— end —
好文稿,值得被更多人看到
